2024-11-27 07:27:21 | 考研网
我作为一个 西农 的老油条了,我来说道说道这个问题吧。
毋庸置疑的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在985高校中的水平是处于一个中下等水平的。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西农这所大学就不行。既然它能评选上985高校,实力肯定是不用说的。至于为什么会处于中下等水平了,这就不得不说西农的侧重点了。
从西农的名字上一看,大家都便可以推断出这个大学的侧重点在哪里了。没错, 侧重点就是农业 ,可是农业又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说可谓是冷门的专业,很多学生都不会选择 农业专业 。自然而然,知名度肯定不怎么行。知名度不行,人们对于西农的一个水平判断肯定会有误差啊。
再就是西农的一个 地理位置 比较偏僻 ,地处偏僻的 杨凌 ,是大山上的大学。报考的学生看到这样的地理位置,肯定很大程度上会放弃对西农的选择。同理地理位置也给西农带来了不利的竞争优势。
但是西农在农学、生命、植保、葡萄酒、 动物医学 动物科学以及食品科学方面,是比较有优势比较有实力的。特别是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西农在农学方面的综合实力那是杠杠的。西农虽然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但是在这里读书学习那也是非常安静的,而且 空气质量 也是很好,更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尽管西农在985高校中的水平不怎么样,但是一切都是有转机的。现在从社会发展的一个小趋势来看,农业也成为了一个很着重的发展点了。西农的魅力和实力慢慢的会让更多人熟知。
总而言之,西农是一个不错的大学。来这里我感觉没错。
考研的路,我走的并不一帆风顺,有个冲动,将自己与考研的种种过往,一笔一笔地写下来。
1
说起我与考研的最初交集,得追溯到高考以后。18岁以前,我生活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一座小县城;如中国千千万万座同等规模的小县城一样,20世纪末的那个小城,土气而灰败,下辖七、八个乡镇,总共只有两所高中---坐落于县城的县中学和位于离县城较远的乡镇上的一所农村高中。那时候的人们没什么闲钱去旅游,我们小县城少年们了解外界有限的方式就只有老师和家长的渲染与地理课本上寥寥数语的介绍了。
和千千万万个叛逆而渴望远方精彩世界的少年一样,我自从读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被老师灌输了“上高中的目的就在于考大学”的观念;而好的大学,尤以位于北京上海的为最。2000年夏天,高二升高三那年的暑假,妈妈带我去北京探望亲戚,首都的繁华似锦与流光溢彩给当时17岁的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叹为观止;亲戚们友善的鼓励更加深了我报考“北京的大学”的决心---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实力,top2是不敢想的,北师、北理、北航、北外或可一搏。我的高考成绩也算理想,交出了全县文科第四的答卷;但这个成绩,报考一流的大学却只能说是希望而并无十足的把握。录取结果很快揭晓,那个时候,就文科而言,省外的大学,尤其是好一点的一本院校在陕西的招生名额都是个位数,我未能被反复权衡后填报的南开大学录取,而只考取了位于陕西省内的西安外国语学院(现在已经改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所录取的专业也是当年扩招出来的新专业。
之所以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是因为,高考的失利正是考研这个名词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的开始。2001年的暑假,我先是为取得了一个尚且理想的高考成绩欣喜不已,接着又体会到了名落南开孙山的巨大失落。这种心理落差对于当时18岁的我,相当难以接受。很多人甚至还让我补习再考。众说纷纭之下,我的父母权衡后做出了决定。我的爸爸在当时说了一句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孩子,你读的是社会科学专业,无论在哪里,只要多看多读多用心,勤加积累,都可以成为佼佼者”;而我妈妈的一位同学兼朋友,也是我们县另外一所高中的校长,对我说了一句不啻为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指明航向的灯塔一样的话:孩子,考上了西外就去上;现在考研的学生很多,四年本科读完以后,你一样可以用考研来证明你自己!!!!!
2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鼓励,在当时年少不经事的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2001年,正是教育改革大扩招如火如荼开展之年。进入大学之后,种种原本很正常的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以及青春时期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迷茫与彷徨,都被我归因为我没有遇到足够博学的老师、足够优秀的同学、足够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一切的根源,则在于我没有进入与我高考成绩相匹配的理想“大学”。那时候的我,常常怨天尤人,“假如”、“要是”等等词语,成了与我一起的好几个所谓“怀才不遇”的学生们一起吐槽现状的口头禅----是的,那就是当年的我,幼稚、短视,总是觉得自己如果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就能够走上一条没有任何遗憾的人生之康庄大道。于是,在同学们都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之时,我很早就为自己立下了“考研”、而且要考一流大学的宏图大志:从大二开始就向老师咨询考研的各种准备事项,向高年级的同学过早地请教考研经验,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代泡在网上如大海捞针一样地寻找考取“北清人”的经验……很快进入了大四,在其他同学仅仅将考研作为一项备选项的时候,我将自己变成了一座考研的机器。2004年的那个暑假,我挤在西安交大的体育馆里听任汝芬的政治辅导;2004年一整个的冬天,用各种“惨无人道”的考研格言勉励自己,没日没夜的与同学们天天泡图书馆,啃下几十套毕金献的英语模拟卷;2005年的元旦,与同学一起起早贪黑去离学校几公里之远的长安大学听考研政治最后冲刺班;用从生活费中省吃俭用出来的300块钱,成为一个考研论坛的付费会员,从中捕捉少的可怜的报考信息。就在这样忐忑与惶惶之中,我走进了2005年的考研考场,这,就是我第一次考研的经历。
3
这次考研,我太紧张了。第一天英语和政治的专业课考试后,我忐忑不安,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眠。高考的时候,我尚且愚钝晚熟,并不很清晰地认识到这种”决定人生航向“的考试之意义;而到了考研,我为了改变自己的求学背景,为了完成自己未竟的去北京、去陕西之外的“远方”求学的心愿,为自己加上了太多的思想枷锁。考研第一天结束后的那个夜晚,我听着室友们安静而有节奏的鼾声,瞪着眼睛等到了天亮。终于挨到了第二天专业课考试的结束,我清晰的记得走出考场的那天下午,西安飘起的雪花落在我干涩的眼睛上的感觉。
考完后,我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寒假。可是好心情的时间不长,很快,我就查出了我的初试成绩:差了18分,没有进入面试线。现在,我可以很轻松地在键盘上敲击出我当年的心路历程,而这个结果对于当年的我的打击,却是巨大的。我清楚地记得,11年前2月的那一天,我目瞪口呆地坐在显示出分数的电脑屏幕前,一瞬间竟然恍惚,问自己是不是我查成绩的网站出错了,否则,我一直引以为豪的英语怎么才能考了56分?可是,这,就是事实。
从那之后,我在找工作、受打击、克服心理落差的纷乱中,度过了大学时代的最后一个学期。2005年,已经是就业大军压力初现端倪的时候---我对考研结果的不甘、对进入职场的惶恐与退缩,让我很快决定,我要再考一次。而且当时已经有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不工作、在高校周围租房子专职考研”的群体。大名鼎鼎的“芙蓉姐姐”就是在那个时候横空出世的,现在她有多火暂且不表,但当时,她在陕南汉中一所二本院校报考清华屡试不中,很多人都说她受了刺激,才有了那些哗众取宠的举动。很快我就在家中一位亲戚的鼓励和帮助下,在离家较近的一所大学附近与人合租了一间小屋,开始了我半年的专职考研生涯。当时的我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比起高考复读好几年的人来说,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4
第二次考研,我的心态比第一次好多了。我综合地估量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调整了目标,并且,我就是想着,我要再试一次,如果不行,我就去工作。有着这样轻松的心态,我在没有悬念的情况下,考取了一所985院校的公费研究生。
离我两次考研的经历已逾十年。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一些细微末节,却仍然历历在目。这些年,“读书无用论”屡屡见诸报端并被人津津乐道;每当这时,我也在问自己,对我来说,考研到底意味着什么?客观来讲,考研给了我一个走出陕西、来到上海安家立业见世面的机会,而我对此的付出到底值得吗?记得读研时《经济学原理》的课堂上,老师讲到“机会成本”时,就举了考研的例子。相比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们,我们在在象牙塔中又“躲”了三年。研究生学历就一定比本科生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吗?况且,这三年中还可能会错过多少机会呢?
这个“机会成本”的争论是我三年的读研生活中心态的缩影。那三年,我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接受教育、了解外界的同时,也经历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惶恐,社科专业的就业前景的确不容乐观;而女研究生“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女大学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是东方不败的段子大概也都是那些年流行起来的。从研三开始,我与同学们一起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感受offer难求的压力;也从国考省考上考一路拼下来变成“烤鸭”……
千帆过尽,云淡风轻。现在回头再看来时的路,我还是由衷地说一句,考研于我而言,是毕生受益的一笔财富。功利的讲,我目前的工作在入职定级时,就将本科生与研究生区别对待,工资待遇都高出一个档次;而长久而言,三年的校园生活,除了给我一个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20出头的我能够有更多的看到外面世界的机会,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自己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5 考研网
而最最重要的是,就我两次考研的经历而言,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显得尤为可贵。我常常在回味这段经历时感触良多,咂摸出许多粗浅的人生道理,让我受益终生的道理。
首先,人生的路很长,不是一次考试、一次成功或是失败就能够决定走向的。我承认,我也羡慕那些高考状元们,被鲜花和赞誉包围的他们,不仅能满足当时的虚荣心;进入top2或者其他“一流”的学校,也为以后的就业似乎加上了保险。可是,这真的就“一劳永逸”了吗?不。人生的历程,由许多个环节与考验组成,而无论什么时候,需要的都是平和的心态与永远提升自我的追求。
其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当时我考研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心态,就是躲避就业压力。国家从1999年开始扩招,到了2005年我本科毕业,就业的压力已初现端倪。我在经历过考研的失败和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推推搡搡之后,非常羡慕那些当时已经拿到研究生offer的过着“猪一样生活”的同学们(当时,我们将天天挤招聘会的就业党称为苦苦追寻一份工作的“狗”,将已拿到研究生录取offer、天天在寝室睡大觉消磨最后的大学时光的保研党称为“猪”一样混吃等毕业的人,将天天泡自习室、过着苦行僧一样考研备考党称为“猪狗不如”的人),在备考的时候,总是拿他们比本科自由、比本科地位高的读研生涯鞭策自己,总是告诉自己,只要我读了研究生,我就可以在找工作的时候蔑视那些本科“狗”了……到了如今,我工作已经7年,我渐渐知道,学习与提升自我是一辈子的事情,求知的渴望与严格的自律性,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标签都无法给予的。
第三,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都是最重要的。记得高三时的班主任曾经在班会上说过:“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现在的我回味起这句话,却想改动一下:没有经历过考研的人生,于我,是不完整的。考研对于我来说,给了我这样一个在陕西关中城乡结合部生于斯、长于斯的少年以最低成本接触一线城市、进入一线城市从而在一线城市工作、安家的机会;而第一次考研失败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坎坷与失败带给人的力量,这,对于当时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下、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的我来说,太重要了。我曾经设想过,如果没有考研,我好一点,会在二三线城市之间徘徊的省城西安,在家人的庇护与帮助下找一份一般的工作后安家;次一点,就会回到家乡城乡结合部的小县城,与我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陕西的同龄人们一样(旅游除外),踏着父辈们的足迹,走完一生。
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关于考研,我很感恩,因为这是一次自我证明、自我提升、自我选择的良好机会。如果说高考是搭上一列秩序井然的列车、由老师和家长保驾护航往前狂奔的经历的话,那么,考研就是一次自助穷游,从选学校、选专业到选导师,一切都得自己决定。而且备考过程中,没有模拟考,没有如保姆一样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老师们的监督与制约。备考的过程也相当不轻松,套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那就是非常“孤独”的一种并不轻松的校园时尚。
对于参加2017年考研的众多同学们而言,说祝大家都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成绩揭晓后,必然会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只想祝愿,每个人都能从考研的经历中提升自我,将考研不仅仅视作一次考试,而是一次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而不断的完善与提升自我,更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与信仰,不是吗?
考研网(https://www.kaoyanya.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分数线的相关内容。
国家线 A区310 公共课单科41 专业1232023届考研少干政策过来人分享经验2023届考研者,如果你考虑少干政策,这里有一份过来人的经验分享。首先,少干政策,即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是为西部开发培养人才而设立,通过特殊政策降低分数线录取,毕业生有定向就业要求。这项政策主要针对西部地区和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考生,以及在西藏、新疆工作的特定群体。在选择是否走少干政策时,你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否能接受定向培养和就业?是否愿意
北京邮电大学在211高校处于什么水平?刚答了一个有关北邮王牌专业的,就又看到了这个问题,正好智商在线就顺手写一下咯。首先,我希望大家能转变观念,从现在起关注双一流专业和专业评级。985,211工程虽然仍然有效,但那已经是旧的评价办法了。他俩的评判标准就是看院校专业多不多,全不全,对于真正专业实力的考量略逊色。这在10多年前对于我国大学的现状是有利的,因为我们需要一批高质量综合
北京邮电大学在211高校处于什么水平?刚答了一个有关北邮王牌专业的,就又看到了这个问题,正好智商在线就顺手写一下咯。首先,我希望大家能转变观念,从现在起关注双一流专业和专业评级。985,211工程虽然仍然有效,但那已经是旧的评价办法了。他俩的评判标准就是看院校专业多不多,全不全,对于真正专业实力的考量略逊色。这在10多年前对于我国大学的现状是有利的,因为我们需要一批高质量综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硕士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共有29个硕士点。以下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些硕士点专业:1、农学与农业:农学、植物保护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推广与教育、农业水土工程、果树学、蔬菜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2、林学与草学:林学、森林保护学、林业经济管理、草业科学与草原农业、植物学。3、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参考书目《859管理学原理与微观经济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参考书目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59管理学原理与微观经济学》考研全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全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共建。现为国家“985工程”
我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想考研,请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江南大学”哪个的研究生比较好啊?江南大学的食品研究生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并且地方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在地好一些,肯定难度比较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于陕西杨凌,虽然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但是交通比较闭塞,在这人比较容易丧失斗志,但是研究生出国机会很多,基本上雅思托福考的好就可以出去,如果是想搞研究不在乎地方偏僻的话,可以选择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介绍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建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研究生院现设有院办公室、研究生招生处、研究生培养处、学位管理处等四个副处级单位,承担着全校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与管理等工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机械怎么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机械类专业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怎么样啊?每年报考这个学院葡萄酒专业的研究生人数如何?尽量说得详细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是一个不错的院校,校风良好,环境优美,每年考研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有不少同学都上岸了,如果自己有考研的想法,考研早日做准备,争取早日上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于1994年4月20日成立,其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葡萄栽培与酿酒”专科,是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
2024-11-21 02:25:25
2023-12-08 19:30:12
2023-08-19 18:45:30
2024-02-09 22:42:33
2024-12-04 17:46:42
2024-11-13 18:26:30